|
-
小說《烈火金鋼》以1942年日本帝國主義在冀中進行大“掃蕩”和我軍民英勇反“掃 蕩”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冀中軍民所進行的,艱苦卓絕、驚心動魄的抗日斗爭,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爭的堅強領導和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作品充滿了革命激情,故事情節驚險曲折,所寫人物如史更新、肖飛等帶有傳奇色彩,頗為引人入勝;“豬頭小隊長”“何大拿”“解老轉”也都寫得活靈活現。小說中的故事和人物,大都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為劉流有這種切身的戰斗經歷。劉流生于1914年,河北省河間縣(今河北河間)尊祖莊鄉后念祖村人。少年時讀過三年私
-
馮志的《敵后武工隊》是描寫冀中軍民抗日斗爭故事的優秀長篇小說,它通過以魏強為首的武工隊同日偽軍的復雜艱苦的斗爭,熱情地謳歌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斗爭精神、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贊美了中國軍民在頑敵面前那種百折不撓、剛毅不屈的高貴品質,表現 了中國人民那種必勝的堅定意志和信心。書中突出地描繪了抗日英雄的動人形象,其中尤 以魏強、劉太生、賈正、汪霞、劉文彬等寫得更突出。馮志(1923-1968),原名馮祿祥,1923 年7月15日生于河北省靜?h(今屬天津) 一個貧農家庭。家境貧寒,父母早亡,他的少年生活受盡苦難,15歲參軍加入了抗日
-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描寫我黨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和斗爭的長篇小說!兑盎鸫 風斗古城》描述了抗戰時期,華北古城保定我地下黨組織對敵人進行策反斗爭的故事。楊 曉東、金環、銀環等共產黨員,出生入死,不畏艱險;戰斗在敵人心臟,表現了崇高的革命氣節。爭取關敬陶起義,是故事的主線!兑盎鸫猴L斗古城》是一部公認的好小說,它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黨的地下斗爭的復雜性。小說所描寫的是抗戰時期最艱苦的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和華北日寇占領的城市。在敵我力量對比完全懸殊的情況下,作者李英儒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地下
-
《紅旗譜》是史詩般的作品,主人公朱老忠摒棄了中國農民茍且、懦弱、自私、短視的病根,無私無畏,英勇果敢,胸懷大局,樹立了背負三座大山重壓下的農民英雄形象, 在幾代中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這一作品的作者叫梁斌。梁斌原名梁維周,蠡縣梁家莊 人。青少年時期接觸新文學作品,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考人保定第二師范,并參加了二師的學潮斗爭。1932年8月,在梁斌的家鄉發生了著名的高蠡暴動。高陽、蠡 縣一帶的廣大農民在中共河北省委 和中共保屬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掀起了一場旨在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 的大
-
馮至詩作感情真摯,表達委婉細膩,語言于整飭中保持自然,重要遺詞用韻,旋律舒 緩柔和,有內在的音節美,因而被魯迅譽為當時“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字君培。 直隸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詩人、教育家、德語 文學專家、翻譯家。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詩抄》《馮至詩選》和《立斜陽 集》,散文集《山水》《東歐雜記》等,歷史小說《伍子胥》,傳記《杜甫傳》,譯著有《海涅詩 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馮至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對詩歌產生興 趣,開始新詩創作。1923年夏,參
-
孫犁(1913〜2002),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說大師,被譽為“白洋淀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1926年,孫犁從安國縣(安國市)高級小學考入 保定育德中學。育德中學是一所名校,它的畢業生大都升入清華、北大、天津北洋等著名的高等學府深造。孫犁的學習成績是很優秀的,中學階段就在?习l表過小說、劇本,還在上海出版的刊物上發表過書評文章。1933年中學畢業,因家境困難,而無法升入大學。 回到家鄉的孫犁,想以寫作投稿謀生。他特意要求父親訂了一份有名家主編的《大公報》副刊?墒,他的投稿屢屢不被
-
作為詩歌創作的一種新形式,號稱文藝輕騎兵的墻頭詩,在抗日戰爭中充分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鼓舞斗志,打擊敵人的重大作用。而這激昂鏗鏘的有力武器,是和田間同志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如影隨形,密不可分。田間原名童天鑒,7歲開始詩 歌創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 集《未明集》!鞍•一三”他 由上海抵武漢,奮筆疾書,寫出 了他的成名作抒情長詩《給戰斗 者》,以催人上陣、奮殺敵寇的 號角之聲撼動了整個詩壇。1938年,田間到晉東南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任戰地記者。不久,北上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
-
保定的文學創作是在文化藝術史冊中閃耀著奪目光彩的燦爛篇章。從古至今,群星輝映,光照華夏文壇。戰國末的《渡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詩歌《北方有佳人》及杰出的音樂才能而得漢武帝賞識的李延年;酈道元的山水游記散文 著作《水經注》;唐代保定的詩人首次出現了作家群;宋代文學作者以皇室居多;元代的元曲,在我國文學史上占重要地位;保定出了眾多的元曲作家和流傳后世的不朽作品;明清時期,保定的文學作者以官員為多,次為儒者!拔逅倪\動”之后,有著名詩人、文學 翻譯家馮至,高陽詩人方殷等;抗戰時
-
賈島(779〜843),字閶仙,一作浪仙,人稱“詩囚”又被稱為“詩奴”,又名瘦島,唐代詩人。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人。早年貧寒,落發為僧,號無本,后還俗,自號“碣石山人”。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遺有賈島題跋版刻像庵。唐文宗時任長江(四川蓬溪縣)主簿,故被稱為“賈長江”。其詩精于雕琢,喜寫荒涼、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據說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時候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作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才華,并稱其為“苦吟詩人”。后來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
-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今定州市一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有“詩豪” 之稱。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浙江嘉興)。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在江南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作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熏陶指點。貞元九年(793 ), 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
-
“大歷十才子”是指活躍于唐代宗大歷時期的一個詩歌群體,其稱號及所指人名最早見于姚合的《極玄集》:“盧綸、李端、吉中孚、韓翊、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崛、耿 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薄按髿v十才子”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流派,他們既無共同的組織,也無共同的宣言,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審美趣味,遵循著共同的創作原 則,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將他們看作是一個流派。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 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 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
-
《水經注》對我國的河流考察比《水經》清楚得多!端洝酚涊d的河流僅137條, 大量的支流被忽略了;《水經注》則連細小的支流也不放過,所以《注》里記述的大小河流竟多至1252條,差不多是《水經》的十倍,此外還有500多處湖泊和沼澤,200多處泉水和井水等地下水。而且觀察得也很仔細,有些地方詳細記下了河谷的寬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節變化、含沙量、冰期,等等,例如講“河水”即黃河時就說:“河水濁,澄清一石水,六斗泥!苯裉斓挠^測,黃河水每立方米平均含泥沙量376千克,和 《水經注》所說的很接近!端涀ⅰ纷髡哚B
-
孫犁(1913〜2002),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說家“白洋淀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 1926年,孫犁從安國縣(安國市)高級小學考入 保定育德中學。育德中學是一所名校,它的畢業生大 都升入清華、北大、天津北洋等著名的高等學府深 造。孫犁的學習成績是很優秀的,中學階段就在? 上發表過小說、劇本,還在上海出版的刊物上發表過 書評文章。1933年中學畢業,因家境困難,而無法升入大學;氐郊亦l的孫犁,想以寫作投稿謀生。他特意要求父親訂了一份有名家主編的《大公報》副刊?墒,他的投稿屢屢不被采用。并
-
保定轄區書院最早為易州棠蔭書院(原名五華書院),創建于唐朝。明嘉靖十年 (1531 )建立二程書院,后相繼建立了上谷書院、玉川書院、蓮池書院、定武書院、范陽 書院、南臺書院、紫峰書院等。由于書院大多采用講授、討論與自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所出人才明顯優于其他類型的官、私學校,以至宋、元、明、清時期,大凡官學、私學愈益衰朽,而書院卻愈益興盛。清朝時期,先后在轄區設38所書院,蓮池書院為省級書院,也最為著名。自1733年至1908年,蓮池書院作為直隸省的文化、教育中心長達175年之久,因而在封建社會晚期的河北教育史上,具
-
保定人在提到保定古代所在的地理位置時,常用燕南趙北”、“燕趙之交來表述。在提到保定人的人文精神根脈時,更喜 歡用“燕趙文化”、燕趙之風”來自稱。其實,這說法不完全符合春秋戰國時期保定地面的實際:從地理位置來說,那時的保定大部并長期屬鮮虞中山國管轄:從文化來說,這里實質上起主導地位的主要是“鮮虞中山國文化”(簡稱中山文化)!爸猩轿幕笔俏覀儶氂械奶厣幕。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就是吸引力,F在,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挖掘特色,認識特色,對于塑造保 定名城形象,樹立獨特的保定人文精神品牌,擴大保定知名度和影響力
-
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時20分,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1890-1939), 在河北唐縣黃石口村民邸俊星家逝世。17日上午,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匆忙趕到于家寨,向白求恩遺體告別。眾人有組織地圍成圈,脫帽肅立,向遺體三鞠躬。然后繞場一周,向遺體告別。
-
抗戰經典電影《地道戰》中提到的“高家莊”,原型就是位于保定市清苑縣冉莊鎮的冉莊村。這里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至今保留20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遺址保護區達30萬平方米,保留著當年的地道3000米,其中對游客開放1200米。1959年,在此建成的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向游人開放。
-
李石曾在法國辦實業,眼界大開,同時,他的工廠也需要大批技術工人,于是,李石曾和蔡元培等發起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他的家鄉保定市高陽縣布里村舉辦預備學校,保定市育德中學也因此成為他推進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重要陣地。
-
1888年的一天,古城保定西南角熱鬧非凡。一撥北方工匠正圍著一片圈起來的建筑工地指指點點,一些人口里說著“憑什么讓南邊的工匠搶了咱們的活兒,難道老保定沒人呢”之類的話,神情非常不忿。來自江淮一帶的工匠則忙不迭地說著北方工匠聽不太懂的話,像是在解釋,又像是在炫耀,只可惜于事無補。但總被當地人圍堵, 這活兒也不好干啊。他們只好將此事層層匯報給了直隸總督李鴻章。老謀深算的李中堂聞訊大驚,這件可大可小的事兒讓他嗅到了一絲危機。樹大招風的自己不能因此成為那些妒忌漢臣的滿洲權貴的靶子,一句“任用私 人”的話就足以
-
北宋初年,宋欲收復幽云十六州,興兵北伐,楊家將沖鋒在前。一日,楊家兄弟兵過紫荊關?吹骄荞R河旁的山腳下堆放著六塊大小相差無幾的大青石,五塊如棋子,一塊獨如圓錐。兄弟們興趣頓起,大郎率先將其中最大的一起舉起放至山坡上,二郎隨后搬起其 中一塊置于其上,其他兄弟依次搬石疊放。至六郎時,因其年少力弱,只將最小的圓錐狀青石扛起走上去,一步、兩步、三步……眼看要到位了,不想此時六郎的氣力將盡,渾身 打戰,圍觀者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倔強的六郎緊咬牙關,憑著最后一絲力氣把圓錐石扛到最高位置,然后撒手放石。不料
|
|